菜婆婆
来历 |Vista看天下(vistaweek)
作者 | 杨二芋
已授权,转载请分割原作者
敢问列位伴侣,吃过烤冰脸吗?路边摊上最寻常的那种。
味道其实还挺不错的,但这两天小编发明,我们绝大大都当地人吃的,能够都是假的烤冰脸!
因为真的、或许说是正宗的烤冰脸里,用的就真的是一根根“冰脸”↓↓
而不是一整张面皮↓↓
虽然建造工序都差未几,冰脸微煎后打两个蛋摊开↓↓
再翻个面儿,刷酱加料↓↓
最后竖着裹起来,刷酱切段↓↓
可是!跟一整张面皮相比,从一大把面条到终极形态的转变,显然更让人感触惊喜,在吃货眼中仿佛也更好吃了。
这个足以惊失(当地)人下巴的发明出自《陌头美食斗士》,别名《陌头大胃王》,是韩国驰名美食家白钟元联袂tvN推出的一档美食综艺。
本年4月23日开播,豆瓣评分9.4。
没错,又双叒叕是韩国出品。
由于“真假烤冰脸”给各人造成的心理暗影面积比真假美猴王的还大,看过这期节目的不雅众第一反响是:生气!我居然在吃中国菜这点上输给了外国人?
不,不是我们没有韩国人会吃中国菜,而是所有人都没有“地表最强”白教员会吃各地菜……这点稍后再讲。
《陌头大胃王》这个节目呢,每期都市去一个都会摸索好吃的陌头小吃,今朝已播完8期,别离是成都、香港、曼谷、东京、夏威夷、泰国、福冈,以及哈尔滨。
中国美食一次性就占了3/8,也是很给体面了。
不知道是不是以成都开局的原因,节目一播出就吸引了许多国内吃货的存眷,简直每一期都市流出令人窒息的深夜报社GIF图,到了最后有烤冰脸呈现的这期,终于又小爆了一回。
1小时13分钟的节面前目今来,小编对哈尔滨美食最大的印象便是——本地人也太爱粉丝和豆腐了吧(一个猜想,但愿能跟本地读者确认一哈子)!
扇贝生蚝上搁粉丝这种全国通用的操纵就不说了,在哈市,烤茄子上也要同款【粉丝】↓↓
酸菜砂锅(或许叫猪又炖粉条?)里不克不及少了它↓↓
春饼里卷的炒合菜也能见着它↓↓
能够是因为东北地域盛产大豆,【豆腐】也是哈尔滨美食的魂灵配菜。
炖汤要放那种一块一块的普通豆腐↓↓
红油干豆腐(之后另有炸干豆腐)是超等下饭的小菜↓↓
甚至还能把豆腐捣碎了做成包子馅儿↓↓
节目里,我们另有幸见证了哈尔滨饭圈两大流量的同框——得莫利炖鱼,除了鱼,配菜便是豆腐和粉丝↓↓
emmmmm……不知道各人有没有感触到哈尔滨人民忠贞不渝的饮食不雅,横竖小编是信服得不可。
除了结尾说的用一根根面做成的烤冰脸,这期节目还做了一些其他美食的科普,向当地不雅众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。
好比享誉全国的锅包肉(俗称“锅包又”),谁能想到在炒之前还要炸上三遍呢?
大概便是因为有了这道工序,做出来的锅包又那叫一个外酥里嫩有嚼劲,嚼起来脆脆的,用手掰开却又能瞥见藐小的拉丝↓↓
在口感上有着如此反差,就连吃遍全球的白钟元也很别致:怎么能做到这种境地呢?而且测验考试了各类办法让锅包又的外表变得不那么脆↓↓
成效——心服口服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这盘锅包又在白教员喝了一碗红菜汤后,照旧那么脆,并没有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变动而变动,真·硬核菜品↓↓
期间,节目组去后厨拍了建造进程,白教员在桌前跟不雅众解说这道东北名菜的悠久汗青——
当年俄罗斯在哈尔滨修铁路,让后者迅速成为了东北地域的核心都会,一个叫郑兴文的庖丁在道台府府尹家干事,常常招待外洋来宾,尤其是俄罗斯人。
为了适应外宾口胃,郑兴文把原先咸鲜口的“焦烧肉条”改成了酸甜口,深受客人们喜爱,这一改也使哈尔滨成为了锅包肉(原名“锅爆肉”)的发源地。
这样信手拈来的配景故事不止呈现在这一处,节目里引见的所有美食白教员简直都能说上几句,足见其何等会吃,或许说为此做了几何作业。
更重要的是,他(节目组)不只理解哈尔滨的美食,还很会找吃美食的处所。
在他的字典里,没有招牌的饭铺≈很是有名的美食↓↓
那种几十年前相当繁华、如今却破旧不胜的贸易街里,往往也藏着与甘旨相关的都市传说↓↓
便是在这条陈旧的巷子里,白教员带我们见地到了鲜香扑鼻的大酱骨头,和可以拔丝的烤面包片↓↓
如果不是他的保举,我怎么也想不到,火车站左近另有这么一处奥密美食↓↓
机场就更别提了,每次都是急忙忙忙地赶飞机,就算有工夫坐着吃用饭,外面的连锁店也是又贵又难吃,但白教员眼中的哈尔滨机场不是。
在航站楼外面的泊车场左近,如果能瞥见这样的三轮车,那你就有口福了↓↓
车上满是温热的盒饭,门客通常是出租车司机,虽说是盒饭,但味道一点都不比大饭铺里的差,菜品另有好几种可供挑选↓↓
没有桌椅,白教员捧着盒饭直接坐在了草地上,用他的话说就像在“远足”,可见真正的吃货为了吃到好吃的食物,完全可以不顾外表。
后面说白教员“很会吃各地菜”,不是尬吹,你看他在哈尔滨问办事员要哈啤(他讲中文)的神态,那叫一个纯熟↓↓
在那家没有招牌的店里吃炒腰筋(内脏)时,还问办事员有没有大蒜↓↓
随后,他跟韩国不雅众们表明了一下中国生吃大蒜的饮食文化(能够国内也有些南方伴侣不知道、或许不克不及承受这种服法)↓↓
还口把口地教各人该怎么吃:一口肉一口蒜,解油爽口又下饭!
你想啊,内脏得多腥啊,不是好这口的基本吃不下去,但在白教员的食评体系里,这家店的老板厨艺很赞,爆炒出来的内脏“味道很艺术”。
没错,他真的很喜欢用“艺术”来形容哈尔滨的美食。
炒腰筋是艺术↓↓
干炒辣椒丝是艺术↓↓
连机场盒饭都是艺术↓↓
内啥,艺不艺术的我不知道,横竖看完这期《陌头大胃王》后,再次确定了这里很适合我这种肉食主义者糊口——东北!我的第二故里!
目之所及,满是锅包肉、坛肉、炒腰筋、酱香五花肉、大酱骨头↓↓
包子里也有鲜嫩多汁的排骨血↓↓
另有传说中的得莫利炖鱼,吃着觉得眼前便是松花江↓↓
诚实讲,哈尔滨在国内并不是以美食著称,许多人去一趟只为看个冰雕,对那里的“吃”一无所知。
所以,许多当地人看到白教员此次的美食之旅后,没去过的抓牢记在了小本本上,去过的狐疑自己是不是去了个假的哈尔滨↓↓
而本地人则是各类信服,不忿中透露着英雄所见略同,一股子自家宝物终于有人识货的味道,“这个居然都被他知道了!”
哈尔滨是如此,节目组去过的其他几个都会也一样,大概都是我们熟悉的陌头食物,但在这群韩国人的镜头里仿佛有了加成,对胃更有吸引力了。
不得不感慨,《陌头大胃王》这个综艺对不雅众太残暴了。
甭管你克己力多强大,看着白教员吃得那么香,登时以为自己电脑前的外卖索然无味,只想赶忙买机票去到世界各地、跟从他的脚步吃起来。
没举措,白钟元教员是正儿八经的厨师身世,他任首席执行官的团体下拥有26个连锁餐厅,1299间分店,按理说也是阅菜无数的老餮了。
连他都抵当不了的美食,我等常人哪儿来的自信可以管制住寄几!
作为韩国最驰名的美食家,白教员在美食综艺界的位置是所有熟悉韩综的不雅众都有目共睹的。
《白钟元的三大天王》、《白钟元的冷巷餐厅》、《家常菜白教员》……以他的名字定名的节目不可胜数,高出了无线台和有线台,都有着不俗的口碑和收视↓↓
仿佛任何需要做饭的综艺,只要邀请到他,看上去会立马好吃N倍。
要说他能把参加的美食综艺做得如此乐成的原因,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:他很会吃,也很理解和尊重各地的美食。
好比咱们国度,看过白教员其他节目的不雅众应该知道,他对中国菜是真的很是有研究,会说一口相当不错的中文,虽然他自己说是看菜单学的。
《陌头大胃王》的第一期【成都篇】,白教员去了一家隧道的麻婆豆腐店,点完菜今后就给韩国不雅众科普起了“麻婆豆腐”这个名字的由来。
除了讲到“麻”不是指花椒带来的口感,而是发明这道菜的婆婆,满脸麻子,才取名麻婆豆腐,更详细地指出,这位陈氏婆婆并不姓陈,而是随夫姓的陈↓↓
在街边看到军屯锅魁时,很有教训地停下了脚步,等待锅魁出炉的进程中,又开始分享锅魁的典故↓↓
【香港篇】中,他坐在路边的餐桌前,讲了长长一段对于“避风塘”的由来,让许多网友感慨“身为中国人的我都不知道这些”↓↓
别的,他是真的会找处所,在节目里吃的根本没有旅客麋集的网红店,全都是走街串巷探出来的,好比哈尔滨的炒腰筋、大酱骨头。
还记得第一期他来到人头攒动的宽窄巷子,在各人以为“白教员要被坑了”时,他回身就走进旁边的冷巷子,表明说“个别这种玩的处所左近的工具才好吃”(划重点)。
说实话,这个活动让我很生气——
“我去当地旅游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?!!”
最后,机警的白教员吃到了一看就让人两眼冒光的肥肠粉,照旧加了冒节子(相当于加了一份肥肠)的辣种↓↓
这也算是白教员共同的人格魅力吧,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通知各人寻找美食的正确打开方法。
固然,除了正面形象的塑造,他在节目里还表露出了许多有趣的细节。
喜欢自黑,说自己对着骨头大啃特啃的样子像个山贼↓↓
吃饱了一出门,发明另有更好吃的工具时欲哭无泪,是我本人了↓↓
他甚至还遇到一团体用饭最惧怕产生的事情,便是起身续个泡菜的工夫,桌上的饭菜就被办事员收走了↓↓
虽然白教员能够已经痛彻心扉了,但弹幕里都是网友们幸灾乐祸的哈哈哈↓↓
显然,在《陌头大胃王》里,美食是好吃的,节目是都雅的。
都雅到什么水平呢?
记得在【香港篇】里,白教员形容一个饭铺老板虽然穿的不是正式的厨师服,可看上去像是隐于市的业内妙手,而后BGM是周星驰《工夫》里的配乐……真绝了!
大概将其跟《舌尖3》相比有些讨巧,但不得不供认,节目组和白教员做的作业很到位、拍摄方法也很是成熟,从台本到剪辑再到包装,良好又接地气,很适协作为美食类节目的建造范本。
看似重新吃到尾、连景点都顾不上去,却没有绕过美食背后的糊口和本地的人,整个节目散发出真实而热烈的炊火气,让屏幕外的不雅众也不能自休。
说到底,从美食中感触糊口,是吃货的最高地步,也应该是美食类综艺需要追求的节目成果,不是吗?
值班编纂:猫猫兔
▼
山西面食不承受攻讦。
“土味”典礼感:老爸我想对你说